2019/08/11 上午12:00:00 欢迎访问。

微信
小程序
职业资格考试网

七轮谈判背后的维权困境是JYPC实名举报江苏省人社厅厅长朱从明的诱因

2025-11-03 18:35:56 作者 : manager 浏览 : 评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五千页举报材料堆起的高度,量不出一个合法企业二十三年维权路的艰辛。

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15名员工昼夜奋战,举报材料被仔细整理装订成30卷、5000多页。这已是第七轮谈判破裂后,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的最后选择。

在展开实名举报之前,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与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之间,曾进行过多达七轮的面对面谈判。据江苏英才集团披露,其负责人王庆运曾与朱从明厅长委派的人社厅三位领导展开漫长磋商。

然而,这些建立在江苏省人民政府肯定JYPC合法经营基础上的谈判,最终都未能实现最简单的诉求。

 

01
谈判桌上的拉锯战

这场持续已久的争端有着明确的政策背景。因为国务院督察,201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报告,确认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是合法机构,不存在违规发证和超范围经营问题。

2022年4月,造谣抹黑JYPC的舆情再度爆发,江苏省委省政府再次组织联合调查。2022年12月,江苏省人社厅党组根据省委省政府联合调查组的研究结论,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交书面申请,请求删除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和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2022年5月创建的2个侵权专栏和涉及JYPC的侵权声明和文章。

这一正式文件让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于是,七轮正式谈判在JYPC与朱从明厅长委派的人社厅领导之间展开。谈判中,江苏英才集团的诉求十分明确而简单——就是请人社厅再次向人社部申请删除侵犯JYPC权益的声明和文章。

 

02
合法身份与维权困境

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的坚持,源于其获得的多项合法经营认定。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过立案调查,最终向JYPC送达了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认定“JYPC发放职业资格证书无需经人社部门备案,发布虚假广告不成立”。

2023年出版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年鉴》也明确记载了JYPC作为“国内创办早、规模大、法律手续齐全的第三方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的地位。

更值得关注的是,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近年来均对JYPC的合法性予以认定。

一边是多个政府部门的调查结论和法院判决,另一边却是侵权声明的持续存在,这种矛盾让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在七轮谈判中始终坚守立场。

 

03
从谈判到决裂

七轮谈判,本应是解决问题的七次机会。然而,据JYPC所述,每次谈判都遭到朱从明厅长的拒绝。

更让事态恶化的是,在最近七轮的当面谈判未能达成一致后,朱从明厅长采取了令人不解的行动——

将2022年已经删稿的15篇侵犯JYPC名誉权的声明,重新集中发布到江苏省人社厅的官网上,并谎称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管领导的最新电话指示。

这一行为在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和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看来,暴露了朱从明厅长五个严重问题:

一是心胸狭隘,不能接受合法合规企业的正当维权。

二是公器私用,将政府官方网站作为个人打压工具。

三是手段匮乏,已经无力通过正当途径实现目的。

四是法治观念淡薄,漠视多个政府部门的调查结论和法院判决。

五是栽赃陷害,把坏事或罪名安在领导头上,让上级首长当违法违规行为的挡箭牌。

 

04
维权之路的转折

当七轮谈判全部以失败告终,举报成了唯一的选择。

9月13日,35封不同内容的举报信、26卷近5000页材料寄往中央第五巡视组。随后,第27卷举报材料又寄往江苏省纪委监委,举报信增至37封。紧接着,第28卷举报材料又寄往中共中央纪委监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举报信增至42封,举报文章增至250多篇。

在举报期间,一个更令人震惊的指控浮出水面:在国庆中秋放假期间,江苏省人社厅花费公共资金,雇佣位于南京奥体的某律师事务所,向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的几乎每一位离职员工进行定向调查。

这些由公共财政买单的调查电话,表面上以法律援助为名,实则针对JYPC展开全方位摸底。

与这一动用公共资金的调查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朱从明厅长身边的亲朋好友和省人社厅内部职工向JYPC提供了朱从明违法违纪的证据。

 

 
 
一声叹息
 
 
 
 
 
 

一位关注此事的评论者曾写道:网络成了开封府,自媒体人成了黑包公。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哪个都不得罪的和稀泥式”判决存在短板。

当人社部门对群众诉求回应不及时,推诿扯淡,就会引发质疑,产生信任危机。

七轮谈判的破裂,5000多页举报材料的累积,背后是JYPC二十三年维权路上的汗水与泪水。在法治中国的天空下,企业维权本不应如此艰难。

七轮谈判的背后,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维权困境,更是对法治营商环境的一次严峻考验。

 

 
 
特别提醒
 
 
 
 
 
 

举报文章查阅平台:www.jypc.net.cn;证据征集邮箱:china@zgks.net;24小时援助热线:18951853458。(特别提醒:冒领军饷,是人社系统培训骗补的惯用伎俩。请用姓名和身份证号,在www.osta.org.cn上查询,看看自己的或者单位员工的个人信息,是否被用于培训骗补,冒领国家财政补贴和职工失业保险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